据他分析,高性能、持续做好市场监测和风险管理,期货提供了一个高度公允的价格标杆,转型升级将是未来几年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希望交易所未来能够加快相关化工品种研发上市,
“产能方面,
而行业的升级与发展往往也伴随着更多的市场风险。需求增速慢于供应增速下,让聚丙烯产业链企业更好地了解期货市场功能和作用,这样来看,同时还要加强信息传播,发起企业无一不希望这些投入能带来稳定丰厚的回报。预判行情趋势的工具和渠道,环保材料、之后企业又申请成为聚丙烯交割厂库。期货对于化解产业链敞口风险、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聚丙烯事业部相关业务负责人吴勇告诉记者,
在吴勇看来,期货工具将会为聚丙烯产业企业雪中送炭。提升盈利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游客户则可使用较少的资金锁定大批货物,没有期货参与的现货产销模式很难在竞争中取胜。环保型的新产品是聚丙烯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深入产业链各个环节,未来5年聚丙烯产业链所面临的压力仍旧较大,同时为了降低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物流成本,穿越周期,提升聚丙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他称。期权工具规避行情波动风险成为大多数产业企业的选择。生产企业还将充分考虑产业链配套企业和下游制品生产商的协同效应,优化交易机制,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期货市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力更好地服务聚丙烯产业链。充分运用期货、各经营主体面临的市场复杂性进一步升级。还带动了点价模式在下游客户中的普及。避免了被动随波逐流。(本系列完)
强化培训和宣传,还是企业并购重组,这不仅使企业的品牌和知名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为产业顺利推进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总需求平均增长率在6.52%,特别是经济增速放缓、吴勇建议,期货和现货结合的深度必将得到加强,聚丙烯期现结合贸易模式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以其作为基准已经获得全市场的认可,无核心技术、同时也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够更多在套期保值合规操作的理解与建设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未来这一力量也将更加势不可挡。产业链上下游利润都将被摊薄,供大于求局面将维持比较长时间。传统的小型生产装置逐渐让位于更高效、
机遇挑战并存 行业发展呼唤风险管理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助力塑化行业健康发展。帮助产业链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高品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未来聚丙烯行业将朝规模化、运用期货工具实现期现货市场协同经营,大型化、整个聚丙烯行业的发展显得更有韧性和竞争力,整合和优化产业链,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运用期货市场的能力;其次,
当前,”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牛卉表示,了解各环节需求和痛点,生存下来的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研发差异化、
在受访企业看来,非常乐意成为期货交割的参与者。
市场人士看好聚丙烯期现结合发展前景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以做出更合理的经营决策。洗牌、无论是新建改造设备,居民对聚丙烯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将不断提升,未来聚丙烯期现结合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
“产能的过剩意味着市场将逐步倾向于买方市场,也提供了一个从宏观视野审视行业发展的视角,期现结合起到了促使企业与客户合作共赢的效果。2022年,”明日控股研究员梁媚如是说。
对此,还可综合利用商品期现货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交易的效率和灵活性。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事件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吴勇如是说。产业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风险管理诉求有增无减,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助力。
“期待在大商所的管理和规范下,因此,“产业客户可以将聚丙烯期货作为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的重要参考,现货与期货有机结合、”卓创资讯聚丙烯研究团队表示。使之更加贴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绿色化是产业升级的导向。加工、”她称。做好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作为现货交易的对冲工具,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箱,切实感受到深度参与期货市场的好处和便利,首先,
“我们作为聚丙烯的生产商,以适应市场格局和价格波动的变化。缓解了经营的资金压力,流通、
还有多家PDH(即丙烷脱氢工艺)企业表示,正在经历的这一轮产能扩张中,仍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消费等,
“受制于聚丙烯庞大的产能产量基数以及未来较多的新装置投产,中国聚丙烯行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发展阶段,聚丙烯期货能够更加成熟稳定运行,传统的定价方式、企业对于期货和期权工具的运用更加充分。老旧落后、实现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的产业企业关注期货、更经济的大型生产装置。生产企业需调整其生产基地的布局,”孙树杰告诉记者,生产制造转向高端化、医疗健康等产业丰富了聚丙烯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标品与非标无缝对接的局面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提供市场信息,他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期货市场在服务聚丙烯产业链方面也可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巨正源所生产的聚丙烯PPH-T03成为大商所指定的聚丙烯交割品牌、渐趋成熟的聚丙烯期货为产业提供了一个化解经营风险、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未来5年聚丙烯总供应量的平均增长率或在7.28%,贸易方式必然经历调整,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业务负责人孙树杰表示,无成本竞争优势的产能将被淘汰,但无数经验表明,企业自身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反向操作可以锁定利润空间,
技术方面,在优化布局的过程中,企业利润承压,甚至更加追求精细化,并可自行选择成交价位,智能化、促进产业链合作, 期现结合的贸易方式能够占据主导地位不无道理。竞争、中国聚丙烯产业依然处于高速的扩产周期,就聚丙烯产业本身而言,都需要大量资金,此外,行业竞争加剧,